当前位置:笔趣阁>玄幻>妃娶不可,腹黑九皇子> 第一百零五章 不是结局的结局
阅读设置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第一百零五章 不是结局的结局(1 / 2)

皇上春秋正盛,怎么会——


还是说朝上发生了什么?


唐蓁蓁不可置信。


可不管她信还是不信,事实就摆在眼前髹。


因为不用南耀珵解释,太子府外面来拜访的官员夫人们就已经开始排队,络绎不绝了。


一连串的“恭喜”。


一连声的“福气”。


唐蓁蓁一一微笑以对。


“皇上对太子的垂爱,本宫也是知晓的,只是这阵子发生的事情太多,本宫也确是忧心,不过众位来的也巧,看看本宫抄写的佛经如何?”


“……”


温和的一句话丢过去,那些前来恭贺的人立刻就退避了三舍。


热闹的太子府门前立刻恢复了平静。


连带的,朝中上下各种的议论声也立刻的清淡了下来。


只是朝上清宁了,百姓当中却开始热闹了。


皇帝要禅位啊!!


继位的还是他们眼中最俊逸潇洒的九皇子殿下,现在的太子殿下啊!


而且听说太子妃还是天命之人!


所以,我大耀将要迎来一场又是可预见的盛世吗?


于是,街头巷尾无不是议论着此事。


只不过不知道是有意还是无意,竟几乎没有人留意前太子魏王的结果,还有唐府中前阵子发生的唐夫人骤病的事情。


***


御书房。


宁神的檀香燃起。


熟悉的帝相两人面对面的安坐在藤椅上,两人跟前的棋盘上,黑白棋子交错,厮杀正酣。


“咳咳咳——”


皇帝忽然咳嗽起来。


唐相正要下棋的动作一顿,旁边的大太监忙奉上茶。


皇帝连着喝了好几口,咳嗽才算是缓过来。


茶盏放到了一边,再看对面的唐相,手里执着棋子,还没有落下。“还不下?”


“……”


唐相手指微紧,棋子离手,却是没有下到棋盘上,而是放回了棋篓里。


“你……”


皇帝还没有瞪眼,唐相先沉声,“多久了?”


“……”


皇帝一滞。“你说什么,朕不明白!”


“皇上,可还记得臣幼年时曾和皇上发下的誓言吗?”


“什么?”


“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,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!若是皇上有什么意外,那臣定随皇上而去!”


唐相神色肃然,全无了先前的不恭戏言。


“啪——”


皇帝一巴掌拍到了桌上,“丞相,你这是在要挟朕!”


唐相连眼皮都没有动一下,“那又如何?”


“皇上治罪吧!能走在皇上前面,臣很高兴!”


“你——”


皇帝指着唐相的鼻子。


唐相直面着皇帝,神色不变,可眼中却已经带上了泪光。


皇帝的胡子抖了抖,最后颓然叹息,“上次,朕虽然早有防备,可还是受了损害!”


唐相袖下的手紧紧的攥到了一起,连呼吸都变得急促起来。“皇上是说魏王起兵作乱那次?”


“……”


皇帝没说话。


唐相已经明白了,霍得站起来,满腔怒火的在书房中走了几个来回,当最后停了下来,唐相的脸上已是悲恸,“太子可知道了此事?”


皇帝张了张嘴,脸上一闪凄然,“看珵儿听到圣旨的意思,应该是知道了!”


“太子仁厚!”


“是啊!”


皇帝叹了声,伸手抹去了眼角的噙着的泪花,摇着头的笑,“不错,他知道朕下不了狠心,前几日去了趟宗人府……到现在辉儿都疑神疑鬼,也算是解了朕的心头之恨!”


“只是朕没想到,你竟真的——”


皇帝没说下去,怅然望着唐相。


唐相苦涩的扯了扯嘴,“皇上真是抬举了臣,臣那个女儿,要是臣没料错的话,应该也尚在世上!”


“哦?”


皇帝讶然。


唐相点了点头,“臣是下了决心,可虎毒尚且不食子,臣又怎么做得到。于是就让昭明去了……只是他早就和蓁儿商议了对策。明修栈道,暗渡陈仓。”


“也是两个人藏的好,要不是我那个夫人又哭又闹的让蓁儿漏了口风,我还真被他们蒙在鼓里。”


皇帝愣了愣,呵呵的笑出了声。“你夫人的性子朕都知道,要不是确定那个没事,她指不定会闹到朕这里来!”


“好啊,你我两个老头子都被孩子们给骗了,如此,还占着这个位置做什么?”


“是啊!”唐相苦笑,“所以臣才想要请辞!句句发自肺腑,绝无隐瞒!”


“话是如此,可蓁儿毕竟不是男子啊!”


“皇上……”


“好了,不要再说了,朕后继有人。你这个相位的托付之人还差点儿火候,索性你也就多干上几年,大不了朕等着你!”


“……皇上……”


“莫哭,旁人不知道的还以为朕真是欺负了你了,可哪次不是你把朕气的火大!”


“……”


低低的声音从殿内传出。


外面守着的大太监刘总管抹了把脸上不知道什么时候滑下来的泪水,抬头望天。


天上晴天白云,即便寒风冷涩,可全身上下就是觉得火热火热的。


春天,真的不远了啊!


********


时光芿染。


转眼便到了正月十五。


正月十五,欢欢喜喜,张灯结彩闹元宵。


以往都是皇帝手举着灯笼,立在高高的城墙之上,和下面的百姓一起同乐。天子之气,谁不想沾点儿?只是今天,聚集在城楼下的百姓们远比之前每一年都要多得多。


因为除了皇上,太子和太子妃也会相携出现在城墙之上。


于是,当朝中的一品大员们在众侍卫的严密守护下到了城墙之上,看着城楼下远比往年都要多的人群还有模糊听到的下面传来的“太子殿下”“太子妃”之类的声音。都不由往后面相携而来的太子和太子妃身上看过去。


身侧的宫灯之下,太子和太子妃两人像是被漫天的灯火湮没,又像是独独立在天地间最璀璨的光华之中,绚丽万丈。


而偏偏这两位就像是浑然不觉,即便在此时,仍相携手而行,一个唇角含笑,轻魅风华无边。一个温柔委婉,如独秀梅花,镌刻秀永。


……或许,皇上这一次仍没有错!


众位官员不约得思衬,而没有察觉中,皇帝看了眼身侧的唐相,唐相微微点了点头,伸手捋向自己的胡须,目光却是悄悄的往南耀珵的身上瞥去。


而旁人的目光南耀珵好像都没有察觉,可偏偏这位的视线刚瞧过来,南耀珵就瞧过去一眼。


虽只是一眼,就再度回转到身边唐蓁蓁的身上,并笑着给唐蓁蓁整理了头上的发簪流络。唐相还是看了个清清楚楚。


唐相的唇角勾了勾,看向城墙之下,远处挂着的灯笼红盏。


只觉“火树银花合,星桥铁锁开。暗尘随马去,明月逐人来。


游伎皆秾李,行歌尽落梅。金吾不禁夜,玉漏莫相催。”


元宵佳节,不外如是!


*


城楼下,清静几乎无声。


城楼上,皇帝高声说着预祝百姓们生活安康的话,话音落地,手中的灯笼扔了出去。


九盏制作精美的灯笼。


引起下面的喧闹一片。


百姓们争抢哄闹,城楼上的官员们也唇角含笑,笑呵呵的看着。甚至有些官员的脸上都露出来一些紧张的神色。


按照自元帝后的规矩,每位皇帝在元宵节都要在发送下去的灯笼上写上御笔。


虽然不过就是预祝风调雨顺,或者安居乐业的话,可这当中的福气是远在京城之外的人只能两眼冒金光的事情。即便是一开始有些百姓不知道,现在这些年过来,再不知道就是傻了!


他们身为陪同,自然不能下去抢,可自家的孩子们却是可以在下面守着的!


哪里是自己家的孩子?


谁抢到了?


哎,那是谁家的,敢和自己的儿子抢?


就算是站在高高的城墙上,官员们紧张的心情丝毫不比下面的百姓们少。


唐蓁蓁一开始还不太清楚,可待了会儿也看出来了,忍不住靠在南耀珵的怀里轻轻的笑出声。


“这个主意一定是元后想的!”唐蓁蓁低低的说。


南耀珵想了想,莞尔,“元后性子脱跳,倒还真是极有可能!”


斗篷下,南耀珵揽住了唐蓁蓁的腰。


身后的侍卫像是一堵墙,挡着后面官员的视线。


唐蓁蓁面色绯红,只有把目光投到下面热闹的街市中。


只是目光微转,便在某处的灯火阑珊中看到了某个身影。


俊朗的面容如皎月风华,那双明亮的眼眸只像是天边的星辰,瞬间映入唐蓁蓁的眼中。


是他!


唐蓁蓁再定睛看去,那边的灯火中却已经没了他的身影。


刚才,只是她的错觉吗?


“怎么了?”


南耀珵察觉到了她的异样,低头问。


唐蓁蓁正要说话,前面的皇帝这时候唤他们,“过来,你们也写几个!”


“……”


*


两人相携着过去,南耀珵先挑了个灯笼。


大红的锦缎包成了鲤鱼的样子,端的是鲤鱼跃龙门的吉兆。


唐蓁蓁正要拿起另外一个,南耀珵伸手拉住,“我们写一个!”


“好!”


两人在这一个灯笼上写了。


两个人刚动笔,旁边的官员们眼睛里已经开始在冒光了。


按照三年一科考的时间算,今年正好是科考年。


而这个灯笼又是新帝所书,这吉祥之兆显然是再清楚不过。


请收藏:https://m.ubiquge.com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+书签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