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笔趣阁>历史>国策> 第一百零八章 斗争
阅读设置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第一百零八章 斗争(1 / 2)

第一百零八章 斗争


受特殊国情影响,在共和国的各种斗争中,与jūn_duì 有关的斗争最激烈,也最凶险。


回首共和国的历史就能发现,不管是谁,要想在政治上有所作为,首先就要争取得到jūn_duì 的支持。王元庆不例外,纪佑国也不能例外。


民众在神化纪佑国的时候,没人忘记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,那就是纪佑国与jūn_duì 的密切关系。从某种意义上讲,如果没有彭茂邦与赵润东等jūn_duì 高层、或者与jūn_duì 有密切关系的高层领导的支持,仅凭纪佑国的个人魅力,根本不可能在2013年发起产业结构调整,最多像后来的王元庆那样,等到第四次印巴战争之后再搞改革。暂且不说为了得到jūn_duì 支持,纪佑国会不会在第四次印巴战争中渐行渐远,将产业结构调整推迟2到3年就足以改变共和国的发展轨迹了。


相对而言,纪佑国是幸运的。


因为有彭茂邦与赵润东的存在,再加上潘云生,所以在物质条件成熟之后,纪佑国不用顾虑太多,可以用最有效的方式发起改革,用最理想的手段对付改革中遇到的问题。从某种意义上讲,纪佑国没有直接扶持王元庆上台,而是让赵润东干了两届,就是因为王元庆在jūn_duì 里没有背景,想借助赵润东的影响力,解决改革初期的问题。正是如此,赵润东才没有做出多少惊天动地的事情来,其执政期间做得最好的工作、也是最重要的工作,就是巩固纪佑国的改革成果、为王元庆的改革行动打下基础,发挥了承上启下的作用。


毋庸置疑,王元庆没有纪佑国那么得天独厚的条件。


虽然在很大的程度上,王元庆继承了纪佑国的衣钵,也就继承了纪佑国的影响力,不但彭茂邦与潘云生无条件的支持他,接替两人的项铤辉与李存勋也支持他,但是王元庆终究不是纪佑国,就算能够获得高层的支持,也不等于获得了基层的信赖。受此影响,半岛战争后期,王元庆通过全力支持裴承毅,向少壮派jūn_rén 伸出了橄榄枝,通过打压世家派,最终与少壮派结盟。可以说,这是王元庆建立军事背景的神来之作。甚至可以说,正是这次非同寻常的结盟,让王元庆登上了政治权力的巅峰,也改变了共和国的命运。以当时的情况,如果没有项铤辉、裴承毅等少壮派jūn_rén 的支持,王元庆不见得能够战胜顾卫民,理所当然的成为赵润东的接班人。


这次政治家与jūn_rén 的结盟,被后人称为共和国历史上最重要的“军政联姻”。


当然,影响绝不仅仅限于共和国内部。从某种意义上讲,正是因为依靠少壮派的支持才登上了政治权利的巅峰,所以在接下来爆发的日本战争中,王元庆不得不放纵jūn_rén 的战争要求,即没有过分约束jūn_rén 的战争行为,让jūn_rén 尽情的发挥了一次。当然,这也是王元庆为了收回军事大权耍的手段。日本战争之后,王元庆利用jūn_duì 在战争期间的一系列过激行为收回了军事决策权,将包括裴承毅在内的一批在jūn_duì 中有很大影响力的将领打入冷宫。虽然王元庆没有搞大清洗,但是通过这一系列的动作,最终成为了共和国jūn_duì 的最高统帅,掌握了军事大权,为接下来的印度战争做好了准备。


由此可见,不管是王元庆还是纪佑国,都离不开jūn_duì 的支持。


王元庆在军事方面做出的最大贡献就是“净化”了jūn_duì 的内部环境。在他掌权的10多年内,因为世家派分崩离析,只剩下了少壮派,所以jūn_duì 内部不存在派系斗争,最多是各军兵种为军费问题产生争执。


问题是,有人的地方就有权利,而有权利的地方就有利益之争。


世家派没有了,不等于少壮派一片和睦。


连续两次军事改革之后,共和国的军事大权实际上已经分成了两个部分,一是由国防部掌握的预算、人事等“文权”,二是由总参谋部掌握的调动、战争等“武权”。虽然这种权力划分仍然不够理想,按照大多数人的观点,最终应该形成由国防部领导jūn_duì ,总参谋部只负责作战指挥的,即文官管理jūn_duì 的权力分配方式,但是理想的军事管理方式必须具备一个基础条件,那就是民主政治,即jūn_duì 向国家效忠,而不是向执政党效忠,所以首先得完成政治改革。从某种意义上讲,军事改革与政治改革是同步前进的,因为共和国的特殊国情,即政治改革需要得到jūn_duì 的支持,所以军事改革总比政治改革快那么一点。为了确保通过温和的改革来解决社会矛盾,而不是把改革酿成暴力革命,所以军事改革不可能走得太快,更不可能单独存在。


明白这个道理,也就不难理解,王元庆为什么要在离任前提出第三次军事改革了。


虽然在普通老百姓看来,第三次军事改革是王元庆的使命,因为纪佑国搞了第一次军事改革、赵润东搞了第二次军事改革,如果王元庆不搞一次军事改革,其在共和国历史上的地位就将受到影响。但是明白事理的人都知道,如果王元庆仅仅为了名留青史,就应该在日本战争之后搞第三次军事改革,而不是等到离任前才下手。不管怎么说,军事改革也是社会改革,需要足够的时间,不可能在一年半载内见到成效。更何况政权交接本来就是个非常敏感的话题,如果没有绝对的必要,王元庆不可能在即将离任,共和国将迎来10年一次的政局更迭的时候搞第三次军事改革。


那么,第三次军事改革的必要性是什么呢?


前面说了,军事改革与政治改革相辅相成。纪佑国在这么做,赵润东也在这么做,王元庆没有理由不这么做。也就是说,第三次军事改革的必要性就是支持政治改革,成为继续推动政治改革的动力。


以裴承毅的政治头脑,不可能不明白这其中的深刻关系。


袁晨皓也不是笨蛋,经裴承毅提醒,也明白了这个道理。


“关键是,元首即将离任,即便第三次军事改革的想法非常美好,能否达到目的还是个问题。”


“能不能达到目的,那得看采用的手段。”


袁晨皓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,等着裴承毅继续说下去。


“归根结底,第三次军事改革的现实意义就是利用jūn_duì 的影响力,将政治改革推入一个崭新的层面。为了达到这个目的,元首肯定有所安排,而我个人认为,元首肯定会在jūn_duì 的内部问题上做文章。”


“派系斗争?”


裴承毅点了点头,说道:“你想想,如果没有了斗争,jūn_duì 还有价值吗?”


袁晨皓一下没有明白过来,也就没有开口。


“从改革趋势来看,民主制度建立起来之后,jūn_duì 的基本属性肯定会发生转变。我们都知道,理想情况下,jūn_duì 属于国家与公民,因此jūn_duì 不能介入政治斗争,jūn_rén 也不能干预政治。事实上,这些年来,我们不是一直在提倡jūn_rén 不干预政治的口号吗?”裴承毅笑着摇了摇头,说道,“问题是,理想离我们太遥远了,非常不现实。现在的情况是,随着元首离去,在下任元首会不会积极推动政治改革的情势还不明了的情况下,需要一股相当的势力来推动政治改革。毫无疑问,jūn_duì 是唯一的选择。只要政治改革符合jūn_duì 的利益,得到jūn_duì 中多数人的支持,不管谁住进元首府,都不可能改变政治改革的前进方向。正是如此,元首在离任前发起了第三次军事改革。问题是,只要是改革,就会损害一部分人的利益,让另外一部分人获得好处。为此,元首必须做好一件事情。”


“扶持支持改革的jūn_rén ?”


裴承毅点了点头,说道:“简单的说,就是这么回事。可是具体做起来,却不是一句话这么简单的了。你想想,哪些jūn_rén 会支持改革?”


袁晨皓微微皱了下眉头,似乎预感到了什么不太好的事情。


“支持改革的,肯定是长期以来利益受到损害的,或者说是受压迫的,既得利益集团永远都不会支持改革,除非是打着改革旗号的剥削手段。”裴承毅长出了口气,说道,“毋庸置疑,项总离开总参谋部之前,jūn_duì 里的既得利益集团就是陆军。你想想,几十年来,陆军司令一直霸占着总参谋长的位置,而且大部分时候也霸占着国防部长的位置,只要对陆军有好处的改革计划都能得到支持。虽然这些年来,受国际形势影响,特别是对外战争影响,陆军的势头有所收敛,但是总体而言,陆军的霸主地位仍然非常明显,前两次军事改革并没有改变陆军称王的局面。实际情况也是如此,第三次军事改革开始之后,陆军的抵抗情绪最为严重。”


袁晨皓苦笑了一下,似乎他开始想到的事情得到了证实。


“现在明白我为什么要离开总参谋部了吧?”


请收藏:https://m.ubiquge.com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+书签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