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笔趣阁>历史>司礼监> 第四百三十六章 公公救国,不是笑话
阅读设置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第四百三十六章 公公救国,不是笑话(2 / 2)

刘瑾派人清理天下田亩,将隐瞒的田亩分给自耕农耕种,限制士绅和军官占田,他还从内廷和户部、兵部派出大量的官吏去清查各地的军屯、军库、皇庄、粮仓、漕粮、两淮的盐政,还有国库下拨的资金。


总之,刘谨的变法无论从哪方面来看,都是符合明朝实际国情的,其中很多政策后来都被张居正用过。


可惜,就因为刘谨是阉人,所以,他的变法在各种史料中就成了笑话。


二叔魏忠贤掌权后,同样也进行变革,内容和刘谨的有几成相似,同样都是不利于士绅集团的,朝给农民减负方向努力的。


变革很有成效,国库充足,边事稳定。


可惜,天启一死,二叔的努力就付诸东流。


和刘谨一样,二叔做的种种改革,都被士大夫们编成各种笑话段子加以嘲讽。


太监为了人民,为了国家求改革,从上到下的官僚却都反对,听着真是个笑话,然而事实偏偏就是如此。


究其根本原因,阶级利益而矣。


海贸这一块,实际上在隆庆年间已经开放,不过放开的是民间,而非官方。大明朝在福州月港倒是有个督饷官,可惜只是一个小港口,但就是月港一地,所贸金钱,岁数十万两!


主持开关的不是文官集团,也不是内廷的太监,而是隆庆皇帝本身。


隆庆,是一个被忽视的皇帝。


在良臣看来,隆庆是一位实事求是,改革开放的皇帝。表现在其登基之初,就定下开关为主要治国方略,使得明朝经济不断发展,成为世界上贸易最频繁的国家。


在做开关这个决定时,隆庆的魄力真的举世无双,他面临的不但是文官集团的反对,更是祖制的压力。


很可惜的是,上有政策,下有对策,在无法阻止皇帝开关之后,文官集团变着法子削弱此事的影响力,将其限定在民间,并且通过种种繁琐的程序限制海贸规模,最终在隆庆死后,海贸影响迅速下降,成果也被沿海的士绅集团窃取。


据良臣所知,现在南方的沿海地区活跃的海商们,其实就是沿海的士绅集团代言人。他们在未开关之前走私谋利,开关之后窃取国策成果,一个个富的流油。然而,明知海贸有大利,这帮人却坚定的阻挠朝廷开放全部海禁。


不是目光短不短浅的问题,而是银子归谁的问题。


钱叫公家挣去,还不如落自家腰包,几千年了,这就是个解不开的死结。


明朝,最大的一个悲剧就是,能干的,有勇气变革的皇帝,都很短命。


正德、隆庆、天启,三个短命皇帝无一不是最具勇气的改革者。


三位有两位,死因都是掉下河,病了,死了。


速度很快,非常快。


普通人掉下河,上来,怕也没这么容易就死掉吧。


到底怎么回事,良臣也只能想想。


其实,细论起来,万历还真是骨子里继承了他爹的一切。


终万历一生,先是矿监税使,然后对海外的金银很感兴趣,准备发兵吕宋,进行海外征途,可能就是受他父亲的影响。


仅当下明朝的情况,良臣想要推动变革,应对十年后的危机,只能走内廷的道路。说句难听一点的,大明朝眼下也只能由公公们来救了。


原因无它,公公们能绕过现有体制去做事。


当然,这需要皇帝的支持。


良臣现在需要的是刘吉祥的支持。


“扶持”二字,是他今天晚上听到的最高兴的两个字。


“大海航行靠舵手!”


良臣突然说了这么一句。


……


本来今天准备放假的,不过还是更了一章。这章你们可能不满意,不过用来点题。


明末啊,真得公公们来救。


不是笑话,因为体制烂透了。


请收藏:https://m.ubiquge.com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页 目录 +书签 下一章